扫一扫,关注我们
规划重点针对太和空间、产业、交通、服务、景观、设施、城乡统筹等方面存在的迫切问题,对太和未来十年的发展和腾飞分别提出“空间整合计划”、“产业提升计划”、“交通改善计划”、“服务提升计划”、“景观改造计划”、“设施完善计划”、“城乡统筹计划”等七大建设行动计划,希望能够推动太和城镇空间有序拓展与功能整合、提升产业的发展水平、优化内外部交通体系、构建高水准的城乡公共服务网络、打造景色宜人的特色小镇、完善“城镇市政设施延伸”与“乡村分散处理”相结合的绿色市政设施体系,实现城乡统筹发展。
为贯彻落实《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等重大区域发展战略,推动珠三角构建新的战略发展平台,辐射带动粤西经济发展及促进广东建设海洋经济强省,江门市委、市政府提出规划建设大广海湾经济区。本项目由广东省发展改革委与江门市联合委托编制,坚持省市联动和部门联动,采用一个规划、多个专项专题同步推进的规划编制方式,充分听取企业和公众意见,保障规划研究深度,促进规划互动。
全力推进翠亨新区建设,规划“五年打基础、十年具规模、二十年现新城”。近期(到 2015 年),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推进,新区奠定基础。中期(到 2020 年),主体功能基本形成,新区具备规模。远期(到 2030 年),城市水平一流,新区发展成熟。
芙蓉新区位于韶关市主城区南部和西部,总面积约490km2。芙蓉新区是韶关市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进一步促进粤东西北地区振兴发展的决定》,主动加快融入珠三角世界级城市群,实现后发展地区加快发展的重要举措。芙蓉新区定位为国家老工业基地振兴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粤北地区中心城市核心区和粤湘赣现代商贸物流中心。到 2017 年新区起步区形成雏形,人口规模为 48 万人;到 2020 年主体功能基本形成,人口规模为 65 万人;到 2030年新区发展成熟,人口规模达 100 万人。
本规划是湛江城市东拓的纲领性文件,对于加快湛江经济社会发展,促进湛江中心城区扩容提质具有重要意义。规划立足湛江、服务粤西、辐射北部湾、面向世界,充分分析了湛江海东新区的区位、资源、产业特点,把海东新区定位为“粤西中心城市新兴载体、南亚热带生态海湾新城、大西南出海主通道门户枢纽、国家海洋战略重大平台和拓展国际合作重要门户”。
为推动加快转型升级、实现区域协调发展、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极,东莞市委、市政府于 2012 年 6 月作出统筹东莞水乡发展的重要决策,时任省委书记汪洋同志曾就此作出了“东莞需要有新的兴奋点”的批示。2013 年 2 月,广东省发改委与东莞市联合委托我院编制《广东东莞水乡特色发展经济区发展总体规划》。
该规划是广东省和新加坡合作建设的中新广州知识城第三轮总体规划,也是国家推动“一带一路”建设,进一步加大对外开放的背景下,知识城发展提速,迈向成熟的关键时期的一次顶层规划设计。规划力图将知识城打造成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核心区。
规划紧扣时代脉搏,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关于探索“文明宜居、承载力与可持续发展能力强”的新型城市化道路和打造广东理想城市这一主线,结合茂名当前推进城市转型的现实要求,针对性地提出并着力解决四大核心议题:一是,处理好港口、产业、城市的互动发展、二是,体现了茂名滨海新区的魅力特质、三是、构建了快捷的区域性交通网络体系,以提高滨海新区的运行效率”、四是、构筑了持续增长的理想城市框架。这也使得规划能立足实际,重点突出,并充分落实省委、省政府的有关战略部署与决策。
为加快推进阳江中心城区扩容提质,统筹安排滨海新区范围内各项建设事业,指导新区科学布局、城乡合理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广东省城镇体系规划(2012—2020)》、《阳江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纲要)以及《广东阳江滨海新区发展总体规划(2013—2030)》等有关规定,编制本规划。
燕湖新城规划总面积45km2,现状土地以农田、村庄、山体、水体为主。作为岭南山水资源和人文资源丰富的岭南城市,规划充分挖掘了该区域岭南特色与现代技术的结合,重塑岭南生态特征、城市特征、岭南特色传统街区和建筑文化,促进了岭南文化与地区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燕湖新城定位为“岭南生态新城”,是清远未来的城市中心区,承担市级中心、总部经济、文化中心、休闲体验、商业娱乐、休憩居住等职能。
本规划坚持“经济低碳、城市智慧、社会文明、生态优美、城乡一体、生活幸福”的新型城市化发展理念,大力推进创新经济的发展,促进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的发展,通过山水特色和融合岭南特色,塑造城市魅力,将东部山水新城建设为:以创新经济为主、高端服务业集聚、山水特色和岭南特色明显的“宜业宜居宜游”现代新城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