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简介
■ 项目特色
区别于传统的水系统规划仅从垂直生态系统角度考虑水问题,将每一个生态要素作为个体来考虑,认为山、水、林、田、湖、城市是孤立静止的,功能单一的。本次规划从水生态过程角度着手,尊重水循环过程,考虑不同水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耦合水、生物、人之间功能需求,关注全过程、关注多尺度、关注综合性,探索从“要素”到“过程”的海绵城市建设。
⒈全域尺度,规划注重格局引导与目标统筹
从市域角度构建涵盖从源头到终端的全过程水生态安全格局构建。基于 RUSLE 模型、SCS 模型识别水土流失敏感区、水源涵养区进行源头保护;基于径流模拟识别 9 条主干河流及16 条潜在径流路径进行过程管控;基于河流交汇点,进行终端管控。利用 30 年近 2 万余条降雨数据,通过 Mathlab 处理,计算出径流控制率 - 设计降雨量曲线,结合《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要求和降水数据,确定城市的年径流控制率为70%,设计降雨量为 18.8mm 的径流控制目标。
⒉分区尺度,规划进行分区管控素管理
基于鸿业低影响开发模块,上下联动,分解落实总体目标。首先,自上而下,结合生态格局、自然流域、管网布局、行政分区,划分形成 16 个排水分区;再次,自下而上,定指标,通过 SWMM 模型,对不同类型用地和不同种类的低影响设施进行布局,确定分区指标。针对一般地块设置雨水花园、绿色屋顶、生态草沟、透水铺装的指标和布局条件,注重水岸边景观设计;针对水面集中区域,通过人工湿地处理,促进促进水体净化与保持水质;针对城市核心区,将若干地块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管控。
⒊场地尺度,规划以示范区为例
进行多系统一体化设计,统筹考虑雨水与绿地系统、雨水与建筑系统景观与步行环境。构建以规划平台,统筹各专项,确保基础设施建设的准确性。确定雨水花园,构建绿地网络,建立“源头—传输—终端”的水过程通道。建立“垂直绿化 +生态草沟 + 雨水花园”建筑与中央绿地的雨水收集系统,叠加风环境与日照环境控制要素,打造综合性城市中心雨水花园。